上期我们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“5F”思维,包括Fragment碎片化思维、Fans粉丝思维、Focus焦点思维、Fast快一步思维、First第一思维。通过“5F”思维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定焦市场,赢得消费者。
要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5F思维落地,我们可以将以下这十大法则(Love Simple)作为行动指南:
法则一:Lsten to me倾听我
对于品牌营销来说,消费者不再是单纯的受众,而是已经完全参与到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中,成为品牌的推广者;同时,品牌与消费者实现直接的对话与沟通,企业可以通过聆听消费者的声音获得第一手消息。这种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心态,改变与消费者沟通的态度。
法则二:Ominichannel全渠道一致体验
过去“以产品为中心、以实体店为中心”的传统零售分销模式,已经被新一代的“以顾客为中心、以电子商务为中心”的全渠道体验模式所取代。我们要跟随消费者的脚步,在全渠道、全媒体为顾客提供一致性的体验。
法则三:Value价值观
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价值创造的规律,我们必须回归到商业本质,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,找到用户的普遍需求,为客户创造价值。
试想,同样是数码产品,为何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苹果?营销顾问西蒙斯·涅克提出了一个“黄金圈”理论:
三个同心圆,从里到外,分别是WHY、HOW、WHAT。一般人的思维习惯是里面逐渐向外延展,然而真正实现伟大作品、引领伟大运动的人们,其思维习惯恰恰相反。
回到我们上面提到的苹果,在其他电脑公司以“我们生产的电脑,性能卓越,使用便利,大家快来买吧!”的思维进行;而苹果却是与之相反,用“我们永远追求打破现状和思维定式,永远寻找全新的角度,方式是我们会设计出性能卓越、使用便利的产品。电脑是我们产品的一种,想要买一台吗?”逆向思维的真相在于:要想最大程度影响他人,最关键的不在于传递“是什么”的信息,而在于给出“为什么”的理由,消费者最在乎的并不是实现供需之间的匹配,而是达成信念的契合。
法则四:Engagement参与感
互联网把传统渠道不必要的环节、损耗效率的环节都拿掉了,让服务商和消费者、让生产制造商和消费者更加直接地对接在一起,消费者的喜好、热点能快速地通过网络反馈。
法则五:Scream让我尖叫
真正的需求创造者,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对“人”的了解上。他们一直在努力了解我们心中的渴望,我们需要什么,讨厌什么,什么样的东西能引起我们的情感波动,什么样的东西又能激发出我们源自内心深处的好感。
法则六:Iterative快速迭代
这里的迭代思维,对传统企业而言,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,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,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。“敏捷开发”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,是一种以人为核心、迭代、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,允许有所不足,不断试错,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。
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,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。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,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,就连雕爷牛腩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。微信在推出后1年内迭代开发44次,小米手机每周都有四五十个BUG(漏洞)要修改。总之,做到快速失败(fail fast),廉价地失败(fail cheap),同时整个组织要有一种包容失败的文化(Inclusive Culture)。及时收集错误,及时改进。
法则七:My favorite给我想要的
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交易信息、浏览信息、购买行为、购买场景和社交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大数据,这些数据的沉淀,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。
法则八:Personalized个性化
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,商品的价值在于与消费者之间产生联系,个性化的追求不仅让消费者对产品眼前一亮,也能让消费者在个性之中找到自我,有种私人订制,专属于我的特性,让消费者更加青睐品牌。
法则九:Less is more少就是多
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,乔帮主回归,砍掉了70%产品线,重点开发4款产品,使得苹果扭亏为盈,起死回生。
如何让顾客在一分钟爱上你?给他最少最优的推荐,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。
法则十:Efficent高效
我们的流程设计要简化,在每个顾客与她想要的商品或服务之间要建立最短的路径、最快的时间。顾客无论从那个渠道进去,在找到她的商品前,整个操作流程不要超过三步,越短越好。